玉树量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知識分享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知識分享 >

檔案紙張酸化變質的主要因素?

時間:2021-08-09 09:54:00 來源:銳立文保

為什么500年前的紙張通常比50年前的紙張狀況更好?換句話說,是什么讓一部分檔案紙張快速酸化變質,而另一部分檔案酸化變質緩慢?

檔案紙張酸化變質的速度和嚴重程度取決于內部和外部因素:最重要的是紙張的成分和紙張的儲存條件。

紙是由纖維素制成的——一種重復的葡萄糖分子鏈,來源于植物細胞壁。紙張質量的一種衡量標準是纖維素鏈的長度以及隨后的紙纖維長度:長纖維紙比短纖維紙更堅固、更靈活、更耐用。

在存在水分,來自環(huán)境(例如空氣污染)或紙張內部(例如原材料、制造過程、劣質產品)的酸化的情況下,反復將葡萄糖鏈切割成較短的長度,這種酸水解反應產生更多的酸,進一步進料,繼續(xù)降解。

酸化變質的紙質檔案

在19世紀中期之前,西方紙是由棉和亞麻衣服破布制成的,其工藝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材料的長纖維。雖然纖維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縮短,但破布紙往往保持堅固耐用,特別是如果它們在不太溫暖或潮濕的條件下妥善儲存。

從19世紀中期開始,木材取代破布成為造紙的主要原材料。木材通過機械或化學制漿加工成紙,從而生產出纖維較短(與碎布紙相比)的紙。

機械制漿生產的紙張具有最短的纖維長度,并且不會從木材中去除木質素,這會促進酸水解。這一時期的報紙基本印刷在機械制漿的紙上?;瘜W制漿去除木質素,不像機械制漿那樣徹底切斷纖維素鏈,生產出相對堅固的紙,但仍然不如破布紙耐用。

1980年之前的木漿紙也傾向于明礬松香施膠(添加到紙中以降低吸收性和減少墨水滲出)而呈酸性,在存在水分的情況下,會產生硫酸。

酸也會通過吸收污染物(主要是硫和氮氧化物)在紙中形成。邊緣比中心更棕色和更脆的書葉清楚地說明了這種從空氣中吸收污染物的情況。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研究表明,纖維素本身會隨著老化而產生酸,包括甲酸、乙酸、乳酸和草酸。觀察到在環(huán)境條件下在紙張制造后的數周內形成了可測量數量的這些酸。此外,由于強的分子間鍵合,紙不容易釋放這些酸。這就解釋了為什么pH中性的紙會隨著老化而出現酸化。

酸性紙張也會在堿性紙張中形成,但可以被堿性儲備中和。

除了酸水解,紙還容易發(fā)生光解(光損壞)和氧化降解。在質量較差的紙張中,光降解似乎進展得更嚴重、更迅速。

與酸水解相比,氧化降解的作用似乎有限,除非存在氮氧化物污染物。

一般來說,儲存在良好條件(較低溫度;30-40%相對濕度)中的優(yōu)質紙張能夠使用很長時間,甚至數百年。

【轉載聲明】轉載內容是出于傳遞更多有價值信息之目的,若出現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告知,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上一篇:如何選擇大規(guī)模的紙張脫酸設備?有哪些困擾?
下一篇:什么是無酸紙?該如何辨別無酸紙?
資訊推薦
服務案例
回到頂部